站內搜尋

中研院民族所

:::

學術普及叢書

首頁 > 出版品 > 學術普及叢書
人類學家的我們、你們、他們
Let’s go Anthropology
出版時間:2018-10
作者:余舜德, 張珣, 劉斐玟主編
Author:edited by Chang Hsun, Liu Fei-wen, Yu Shuenn-der
ISBN(ISSN):9789860567670 (平裝)
GPN:1010701426
頁數:378 頁
定價:NT$270 (平裝)
購買方式: 五南博客來三民代理商資訊
內容簡介

什麼是人類學?人類學家如何思考?人類學又能為當代社會帶來什麼樣「與眾不同」的觀點、見識,和生活態度?

中研院民族所的12位研究同仁,分別從自己的田野經驗出發,和讀者分享人類學帶給他們的啟發:如何從瞭解「他們」的文化習俗中,反觀自身,深一層地認識「我們」自己。他們所參與觀察的田野地點,或遠在他方(所羅門群島、中國的景頗與苗族),或近在咫尺(台灣的阿美、卑南、噶瑪蘭、埔里);他們所探究的議題,或是制度儀禮(母系社會、喪禮的文化展演),或是人群關係(族群互動、禮物交換)、生活慣習(茶文化、人群分類/比較)、流行文化(媽祖進香、霹靂布袋戲),乃至情感意緒(江永女書、緬甸古典音樂大師)等。

透過這12位人類學家的經驗談,你會發現,原來人類學不只是「知識」,更是「見識」;原來人類學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尊重差異、坦誠對話,反求諸己,從而引動我們探索生命極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在可能與不可能中,尋求新的感悟與超越。

 

編者序/余舜德、張珣、劉斐玟

導言:什麼是人類學?/劉斐玟

田野感知
為什麼要「比較」?從田野到人類學分析/郭佩宜
我的女書田野:時間、情感與生活脈動/劉斐玟
苗族為什麼要說苗語?走進眾聲喧嘩的語言田野/黃淑莉
通往文化秘境:人類學家的緬甸習藝之旅/呂心純

詮釋、展演與行動
人類學家如何思考「茶文化」:何為好茶?又如何好好喝一泡茶?/余舜德
人類(學)的烏托邦:謎樣母系社會/劉璧榛
「原住民為什麼要信基督教?」從童年困惑到學術之路/黃宣衛
我們、你們、他們?當代台灣人群分類現象的省思/陳文德

文化反思
為何要進香?/張珣
霹靂布袋戲的魅力來自哪裡?「流行文化」的意義/司黛蕊
表達關係的禮物與景頗的文化展演/何翠萍
夢田:埔里籃城社區的行動人類學筆記/容邵武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