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中研院民族所

:::

翻譯專書

首頁 > 出版品 > 翻譯專書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三冊:鄒族(阿里山蕃、四社蕃、簡仔霧蕃)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borigines in Taiwan: Vol.3 / Cou,Hla′alua,Kanakanavu
出版時間:2015-01
作者:林曜同主編
ISBN(ISSN):978-986-04-3871-0(精裝)
ISBN(ISSN):978-986-04-3872-7 (平裝)
GPN:1010400024(精裝);1010400025(平裝)
頁數:294 頁
定價:NT$450元(精裝)/ NT$350元(平裝)
內容簡介

《蕃族調查報告書》大約是一百年前,由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蕃族科補助委員佐山融吉深入臺灣山區村落,實地訪談族人和當地日本警察,採用日文片假名記音,日文平假名、漢字書寫,並加上照片、地圖與手繪插圖,有系統地撰寫而成的一套八冊的原住民調查報告書。本冊原書名為《蕃族調查報告書曹族:阿里山蕃、四社蕃、簡仔霧蕃》,由於現今臺灣原住民族行政單位將過去文獻中常見的「曹族」改稱為「鄒族」,故本書以《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三冊鄒族》作為中文譯本之書名。事實上,有些學者或官員更將「鄒族」區分成「北鄒」和「南鄒」。名為「北鄒」(或「阿里山鄒族」)者,即本書的「阿里山蕃」;而被稱為「南鄒」者,則是由自稱Hla′alua和Kanakanavu的兩群人組成,即本書所說的「四社蕃」和「簡仔霧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4年6月26日,行政院宣布官方族群分類上原本歸屬於「鄒族」的Hla′alua與Kanakanavu,正式獲得政府認定為原住民族第十五族、第十六族,漢語族名分別為「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這三個原住民族群的社會文化特質與族群認同實際上有相當顯著的差異,原住民族人、原住民社會文化研究者、關心原住民的大眾,以及博物館、原住民族和教育等行政部門等,都應該對族群分類與認同議題保持相當的敏感度,並且尊重原住民族人的主體性。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