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中研院民族所

專任研究人員
首頁 > 本所人員 > 專任研究人員
劉紹華 (Liu, Shao-Hua)
研究員
研究室:R2507
電話:26523429
在本所任職期間:2007年8月迄今
研究概述

我的研究兼具學術探索與社會關懷的理念,人及其所處環境的變遷是我最根本的關注。研究地點包括臺灣與中國。目前為止的主要研究涵蓋衛生治理與人類世環境變遷兩大方向。例如,從中國的愛滋、毒品與麻風病防治切入,藉由富含歷史性的民族誌研究方法,分析當代社會變遷的本質與傾向,以及國家衛生與福利政策對於地方社會的影響,並聚焦於身處變遷中的個人生命經驗與轉型。以及,從臺灣水庫興建和水資源分配的人類世議題切入,突顯臺灣戰後至今的環境、社會與政治經濟的多方角力與挑戰。

我的研究經常涉及社會福祉、污名歧視、結構性暴力、社會衝突、政經轉型、與歷史記述等敏感性主題,這樣的研究情境不僅是我個人在研究場域中不斷面對與思索的倫理挑戰,也促使我關注學術專業社群倫理與一般社會道德的思辨問題,因此倫理與道德的議題也成為我的研究中重要的分析面向與深層關注。

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多篇在國內外期刊與專書發表的文章,以及英文專書Passage to Manhood: Youth Migration, Heroin, and AIDS in Southwest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及其譯寫而成的醫療民族誌《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群學,2013)、《我的凉山兄弟:毒品、爱滋与流动青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此書的焦點是理解一個邊緣族群在社會、文化、歷史變遷中脆弱性生成的時代過程,以及未來何去何從。此書獲得臺灣、中國、香港等地的諸多獎項肯定,促使本人更為積極投入與之相關的公共性演講與討論。

研究之外,我很重視學術的社會實踐與公共影響。除了積極推展醫療人類學的觀點與方法對於分析和改善社會現實的重要性,也撰寫中文書籍與通俗文章檢視污名歧視的根本問題,挑戰主流論述對於弱勢群體或醫療衛生的刻板印象。同時,我也積極投入國際期刊的主編與編輯委員工作,並多方參與國際學術組織的委員會服務,致力於提升亞洲學者在重要國際期刊與學術社群的能見度與發言權。


學歷
  •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USA) 哲學博士(Ph.D.),社會醫學系醫學人類學組,2007年

現職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2018.11 -)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11.09 - 2018.11)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2007.08 - 2011.09)
  •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副教授(2013)
  •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10)
  • 東吳大學人權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2008, 2011)

研究專長
  • 人類學、醫療衛生、全球化、現代性、性別、社會災難與社區韌性

研究區域
  • 中國、台灣

著作目錄

    • 「參考個人網頁」

我的人類學研究,主要是從疾病的角度切入,例如愛滋病、吸毒、或痲瘋病等,去分析當代社會變遷的本質與傾向,以及身處變遷中的個人生命經驗與轉型。此外,我也從公共衛生與環境變遷面向,去理解如國家或市場等外力、制度在此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的研究地點以中國四川省涼山州彝族地區及台灣南排灣地區為主。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