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中研院民族所

通信/兼任研究人員
首頁 > 本所人員 > 通信/兼任研究人員
朱瑞玲 (Chu, Ruey-Ling)
兼任研究員
研究室:2317
電話:3401
在本所任職期間:2004.07~2015.08~(本所退休)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學士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碩士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博士

現職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2015/08 - 迄今
  • 臺灣大學心理系兼任教授,2015/08 - 迄今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2004.07-2015.07 )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所長(2006.01 - 2010.12)
  •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91.08 - 2004.06)
  •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社會研究組組主任(1996.07 - 2000.04)
  •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1996.09 - 1997.09,2004.01 - 2004.06)
  •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83.08 - 1991.06)
  • 輔仁大學教育心理系講師(1976.08 - 1981.07)
  • 臺灣大學學生心理衛生輔導中心心理輔導員(1974.08 - 1976.07)

研究專長
  •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
  • 家庭教化
  • 文化與情緒

研究區域
  • 台灣
  • 中國

著作目錄
    • 2014-11
      劉斐玟、朱瑞玲,2014,《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共439頁,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13
      Poston, D., W. S. Yang, D. N. Farris & R. L. Chu, 2013, <I>The family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ese societies.</I>, 295 pages, New York: Springer.
    • 2012-05-01
      朱瑞玲、瞿海源、張苙雲,2012,《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心理、價值與宗教,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2》,共383頁,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 2016
      劉蓉果、<u>朱瑞玲</u>*,2016,〈家庭效能信念的影響與來源。〉,《中華心理學刊》,58(1) ,63 - 87。(TSSCI)
    • 2013
      <u>朱瑞玲</u>*、楊淑雯,2013,〈台灣民眾的利環境態度與行為:價值觀與罪感的影響。〉,《環境教育研究》,9(2),91-129。(TSSCI, Others)
    • 2008
      周玉慧、<u>朱瑞玲</u>,2008,〈變遷中的臺灣民眾心理需求、疏離感與身心困擾〉,《台灣社會學刊》,第41期,頁59-96。(TSSCI)
    • 2006
      朱瑞玲,2006,〈從本土主義「轉向」文化論的心理學:批判之可能與反省之必要〉,《應用心理研究》,第31卷,頁102-106。
    • 2006
      連韻文、<u>朱瑞玲</u>、任純慧、吳家華,2006,〈華人沒有基本與終極歸因偏誤嗎?對Morris與Peng(1994)的回應〉,《中華心理學刊》,第48卷,頁163-181。(TSSCI)
    • 2016
      劉蓉果、<u>朱瑞玲</u>*,2016,〈家庭效能信念的影響與來源。〉,《中華心理學刊》,58(1) ,63 - 87。(SCIE, TSSCI)
    • 2013
      <u>朱瑞玲</u>*、楊淑雯,2013,〈台灣民眾的利環境態度與行為:價值觀與罪感的影響。〉,《環境教育研究》,9(2),91-129。(SCIE, TSSCI, Others)
    • 2008
      周玉慧、<u>朱瑞玲</u>,2008,〈變遷中的臺灣民眾心理需求、疏離感與身心困擾〉,《台灣社會學刊》,第41期,頁59-96。(SCIE, TSSCI)
    • 2006
      連韻文、<u>朱瑞玲</u>、任純慧、吳家華,2006,〈華人沒有基本與終極歸因偏誤嗎?對Morris與Peng(1994)的回應〉,《中華心理學刊》,第48卷,頁163-181。(SCIE, TSSCI)
    • 2019
      劉蓉果、朱瑞玲,2019,〈家庭故事的傳承:個體能動性的展現。〉,周玉慧、葉光輝、張仁和編,《家庭、世代與多元文化》,頁1-49,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17
      Chiang, Bien*, Chu, Ruey-Ling, & Jou, Yuh-Huey, 2017, “Community Resilience of Paiwan Villages in the Chaozhou Fault Area, Pingtung, Taiwan: A Case Study of Parilaiyan and Cala’avus.”, editor(s): nil, <I>The Proceedings of Th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osan Indigenous Peoples: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Taipei, Taiwan: Shung Ye Museum of Formosan Aborigines.</I>, pp. 55-81, 台北: 南天書局.
    • 2017
      <u>朱瑞玲</u>*、蔣斌、周玉慧,2017,〈原鄉與永久屋:屏東大社與來義排灣族部落的離災遷移與部落韌性。〉,胡台麗、余舜德、周玉慧編,《跨文化:人類學與心理學的視野》,頁233-278,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15
      朱瑞玲,2015,〈台灣民眾的宗教放生行為。〉,鄧文龍編,《民間信仰的在臺發展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4,台南:安平開臺天后宮。
    • 2014-11
      劉斐玟、<u>朱瑞玲</u>,2014,〈導論〉,劉斐玟、朱瑞玲編,《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頁1-18,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14-11
      朱瑞玲,2014,〈觀看抑是窺視?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同理〉,劉斐玟、朱瑞玲編,《同理心、情感與互為主體:人類學與心理學的對話》,頁111-156,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14-04
      <u>朱瑞玲</u>、蔣斌、周玉慧,2014,〈風災過後:屏東大社與來義的排灣部落韌性〉,林冠慧編,《氣候變遷下台灣原住民調適及因應政策研討會論文集》,頁387,台北:中央研究院。
    • 2013-11
      Chu, Ruey-Ling, 2013, “ Family values and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Taiwan”, editor(s): D. Poston, W. S. Yang, & D. N. Farris, <I>The family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ese societies</I>, pp. 177-193, New York: Springer.
    • 2013-09
      朱瑞玲,2013,〈從兒童的價值觀、節儉態度到利環境行為:家庭教化的影響〉,葉光輝編,《華人的心理與行為:全球化脈絡下的研究反思》,頁222-257,台北:中央研究院。
    • 2013-09
      周玉慧、<u>朱瑞玲</u>,2013,〈殊異或趨同?台灣民眾價值觀之變遷及其影響因素〉,葉光輝編,《華人的心理與行為:全球化脈絡下的研究反思》,頁258-295,台北:中央研究院。
    • 2012-05
      黃囇莉、<u>朱瑞玲</u>,2012,〈是亂流?還是潮起、潮落?——尋找台灣的「核心價值」及其變遷〉,朱瑞玲、瞿海源、張苙雲編,《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心理、價值與宗教,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2》,頁1-36,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 2012-05
      <u>朱瑞玲</u>、周玉慧,2012,〈臺灣社會的慈善觀念與道德感 〉,朱瑞玲、瞿海源、張苙雲編,《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心理、價值與宗教,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2》,頁71-103,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 2006-06
      朱瑞玲,2006,〈「面子」壓力及其因應行為〉,翟學偉編,《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第二輯》,頁161-18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2002-12
      <u>朱瑞玲</u>、劉蓉果,2002,〈文化與日常生活情緒的認知評估〉,胡台麗, 許木柱, 葉光輝編,《情感、情緒與文化》,頁299-331,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02-11
      朱瑞玲,2002,〈從「中國人的性格」到「華人性格心理學」──三十年的轉折〉,葉啟政編,《從現代到本土》,頁1-18,台北:遠流圖書出版公司。
    • 2014-03-31
      朱瑞玲,2014,《我國國民全球暖化/節能減碳核心素養之養成:全球暖化/節能減碳之認知、態度與行為調查(二)》,共33頁,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委託。
    • 2011-07-15
      朱瑞玲,2011,《我國國民全球暖化/節能減碳核心素養之養成:全球暖化/節能減碳之認知、態度與行為調查》,共69頁,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委託。
    • 2007-12-31
      朱瑞玲,2007,《動物放生行為的個人與情境因素(二)》,共41頁,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委託。
    • 2006-08-31
      朱瑞玲,2006,《動物放生行為的個人與情境因素(一)》,共53頁,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委託。
    • 2015-08
      朱瑞玲, 2015, “台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家庭、年齡與世代效果。”, paper presented at <I>第九屆全球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I>, 上海: 上海師範大學, 2015-08-26 ~ 2015-08-28.
    • 2014-09
      Chiang, Bien, <u>Chu, Ruey-Ling</u>, & Jou, Yuh-Huey, 2014, “Community Resilience of Paiwan Villages in the Chaozhou Fault Area, Pingtung, Taiwan: A Case Study of Parilaiyan and Cala’avu”, 30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Th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osan Indigenous Peoples: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I>, Academia Sinca: Academia Sinica, 2014-09-15 ~ 2014-09-17.
    • 2014-09
      <u>Chu, Ruey-Ling</u> & Liu, Rong-Kou, 2014, “The Elder’s Emotional well-being: The Role of Family”, 36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The 6th AAICP Conferenc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sychology Departm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14-09-26 ~ 2014-09-28.
    • 2014-09
      朱瑞玲,2014,〈家庭生活與年長者的情緒幸福感〉,共24頁,發表於城鎮化進程中的經濟發展與家庭變遷研討會,甘肅省蘭州:甘肅社科院、中國社科院,2014-09-12 ~ 2014-09-15。
    • 2014-07
      Chu, Ruey-Ling, 2014, “ Community Resilience of Two Paiwan Villages in Souther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Planned relocation after the Disaster”, 6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I>, Reims, France: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14-07-15 ~ 2014-07-19.
    • 2014-05
      Chu, Ruey-Ling, 2014, “Resilience from Post-Disaster Resettlement of Two Taiwan Indigenous Villages”, 6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the 26th APS Annual Convention</I>, San Francisco, CA, U. S. A.: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4-05-22 ~ 2014-05-25.
    • 2014-04
      朱瑞玲,2014,〈華人的價值觀與民族性〉,共36頁,發表於中國民族性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4-04-18。
    • 2013-11
      陳正平、<u>朱瑞玲</u>、吳明進、洪志誠,2013,〈全球暖化及節能減碳–國民能源素養培育〉,共38頁,發表於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一期程成果發表會,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2013-11-21 ~ 2013-11-24。
    • 2013-11
      <u>朱瑞玲</u>、劉蓉果,2013,〈家庭效能感和個人心理健康〉,共55頁,發表於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資料使用工作坊,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13-11-22。
    • 2013-10
      Chu, Ruey-Ling, 2013, “Green Education: The Effect of Parenting on Children’s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 7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The 5th Asi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I>, Osaka, Japan.: IAFOR Japan, 2013-10-23 ~ 2013-10-27.
    • 2013-09
      <u>朱瑞玲</u>、蔣斌、周玉慧 ,2013,〈風災過後:屏東大社與來義的排灣部落韌性。〉,共15頁,發表於發表於氣候變遷下台灣原住民調適及因應政策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09-05 ~ 2013-09-06。
    • 2013-08
      朱瑞玲,2013,〈全球變暖的認知與環境保護行為:海峽兩岸中小學生的比較〉,共10頁,發表於第八屆華人心理學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13-08-26 ~ 2013-08-28。
    • 2013-08
      朱瑞玲, 2013, “台灣心理學研究的本土化──二十年後”, 12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第八屆華人心理學家國際學術研討會</I>, 中國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 2013-08-26 ~ 2013-08-28.
    • 2013-07
      Chu, Ruey-Ling, 2013,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and their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 8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The 13th European Congress of Psychology & EFPA</I>, Stockholm, Sweden.: Swedish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3-07-09 ~ 2013-07-12.
    • 2013-01
      Chu, Ruey-Ling, 2013, “The role of parenting and frugality toward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 6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2013 The Thirte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I>, New Orleans, U.S.A.: 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13-01-17 ~ 2013-01-19.
    • 2012-11
      <u>朱瑞玲</u>、羅凱云,2012,〈自我省察修養觀與心理健康──寬恕之中介效果〉,發表於第二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心理系,2012-11-09 ~ 2012-11-11。
    • 2012-09
      朱瑞玲,2012,〈民眾放生的宗教與心理因素。〉,共12頁,發表於101年精緻祭拜文化論壇,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12-09-12 ~ 2012-09-13。
    • 2012-09
      朱瑞玲,2012,〈觀看抑是窺視?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同理〉,發表於從相逢到交融:人類學與心理學的激盪與對話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2-09-04 ~ 2012-09-05。
    • 2012-08
      J. P. Chen, <u>R. L. Chu</u>, M. J. Wu,& C. C. Hong, 2012, “Cultivating the Core Knowledge of Global Warm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I>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embedded with Emerging Technologies</I>, Kaohsiung: I-Shou University, 2012-08-30.
    • 2012-07
      Chu, Ruey-Ling, 2012, “Perception of Climate Change and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I>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IACCP, 2012 Conference</I>, Cape Town, South Africa: the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outh Africa and the Psychological Society of South Africa, 2012-07-22 ~ 2012-07-27.
    • 2012-06
      朱瑞玲,2012,〈從兒童的價值觀、節儉態度到利環境行為:家庭教化的影響〉,發表於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台北:中央研究院,2012-06-20 ~ 2012-06-22。
    • 2012-03
      <u>Chu, Ruey-Ling</u>, Yang, Shu-Wen, & Hsiung, Feng-Chun , 2012, “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values, and sense of moral obligation on global warming mitig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I>AEARUEEW 2012-The 4th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Workshop</I>,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012-03-29 ~ 2012-03-30.
    • 2012-02
      朱瑞玲,2012,〈台灣民眾的利環境態度與行為:價值觀與罪感的影響〉,發表於環境: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十七次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2-02-24。
    • 2011-10
      朱瑞玲,2011,〈反思心理學家的社會關懷:一些在地觀察〉,發表於台灣心理學學會第五十屆年會,台中:台灣心理學學會,2011-10-16 ~ 2012-10-16。
    • 2011-09
      熊逢峻、<u>朱瑞玲</u>,2011,〈價值衝突的心理壓力:矛盾接受度的調節效果〉,共26頁,發表於第七屆華人心理學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台灣大學心理系,2011-09-01 ~ 2011-09-03。
    • 2011-09
      朱瑞玲 ,2011,〈知識、性格或罪感:大學生的利環境態度與行為〉,共29頁,發表於第七屆華人心理學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民族學研究所、台灣大學心理系,2011-09-01 ~ 2011-09-03。
    • 2011-09
      羅凱云、<u>朱瑞玲</u>,2011,〈自我省察修養觀對於寬恕傾向之影響 〉,共14頁,發表於第七屆華人心理學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台灣大學心理系,2011-09-01 ~ 2011-09-03。
    • 2011-06
      Chu, Ruey-Ling, 2011, “Global warming and conservation behavior: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value orientations and guilt. ”, 15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2011 IACCP Regional Conference</I>, Istanbul, Turkey: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11-06-30 ~ 2011-07-03.
    • 2011-05
      Chu, Ruey-Ling, 2011, “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values, and sense of moral obligation on global warming mitigation. ”, 14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 APS The 23rd Annual Convention</I>, Washington, DC, U. S. A.: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1-05-25 ~ 2011-05-29.
    • 2011-03
      Hung*, C. C., Huang, J. H., Liu, C. M., <u>Chu, R. L.</u>, & Wu, M. J. , 2011, “Cultivating the Core Knowledge of Global Warm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 35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2011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a low carbon vision</I>, Taipei, Taiwa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NSC, 2011-03-23 ~ 2011-03-25.
    • 2011-03
      朱瑞玲 ,2011,〈大學生對全球暖化/節能減碳之認知、態度與行為 〉,共10頁,發表於2011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a low carbon vision,Taipei, Taiwan: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NSC,2011-03-23 ~ 3011-03-25。
    • 2010-10
      朱瑞玲,2010,〈華人的子女教養〉,共20頁,發表於社會心理學學術研討會,中國大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2010-10-11 ~ 2010-10-12。
    • 2010-09
      朱瑞玲,2010,〈華人的子女教養與家人互動〉,共30頁,發表於全國社會心理學2010年學術會議,中國蒙古呼和浩特: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10-09-16 ~ 2010-09-19。
    • 2010-08
      Huang, Chun-Ting , <u>Chu, Ruey-Ling</u>, 2010, “Emotion parenting and child’s emotion-regulation.”, 12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the 2010 APA Annual Convention</I>, San Diego, U. S. A..: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2010-08-12 ~ 2010-08-15.
    • 2010-06
      劉蓉果、<u>朱瑞玲</u>*,2010,〈家人關係效能感、家人互動與個人身心健康〉,共30頁,發表於「華人家人關係」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0-06-18 ~ 2010-06-19。
    • 2010-06
      <u>朱瑞玲</u>、黃春婷,2010,〈情緒教養與學童的情緒調節〉,共25頁,發表於華人家人關係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0-06-18 ~ 2010-06-19。
    • 2009-12
      Hsiung Feng-Chun, <u>Chu Ruey-Ling</u>, 2009,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feelings of hopelessness of life in Taiwanese people.”, 7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I>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I>, New Delhi, India.: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AASP), 2009-12-11 ~ 2009-12-14.
    • 2009-09
      熊逢峻、<u>朱瑞玲</u>,2009,〈價值觀一致性對文化認同的影響〉,共6頁,發表於台灣心理學學會第48屆年會,台灣大學:台灣大學,2009-09-26 ~ 2009-09-27。
    • 2009-09
      熊逢峻、<u>朱瑞玲</u>,2009,〈價值觀清晰度對人生不確定感之影響〉,共5頁,發表於台灣心理學學會第48屆年會,台灣大學:台灣大學,2009-09-26 ~ 2009-09-27。
    • 2009-09
      羅凱云、<u>朱瑞玲</u>,2009,〈情緒調節策略是否有助於寬恕?--以國小學童為例 〉,共6頁,發表於台灣心理學學會第48屆年會,台灣大學:台灣大學心理學系,2009-09-26 ~ 2009-09-27。
    • 2009-09
      熊逢峻、<u>朱瑞玲</u>,2009,〈教育對生命意義感的影響──價值觀、文化認同的中介效果〉,共5頁,發表於台灣心理學學會第48屆年會,台灣大學:台灣大學,2009-09-26 ~ 2009-09-27。
    • 2009-09
      黃春婷、<u>朱瑞玲</u>,2009,〈父母情緒教養對國小學童情緒調節策略及其表現之影響〉,共5頁,發表於台灣心理學學會第48屆年會,台灣大學:台灣大學心理學系,2009-09-26 ~ 2009-09-27。
    • 2009-06
      朱瑞玲,2009,〈非關中庸?─父母教養與兒童的情緒調節〉,共25頁,發表於中庸心理學研討會,廈門大學:廈門大學,2009-06-28 ~ 2009-06-29。
    • 2008-10
      朱瑞玲,2008,〈宗教信念、同理情懷與利他行為〉,發表於全國社會心理學2008年學術會議,河南天津市: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南開大學,2008-10-24 ~ 2008-10-26。
    • 2008-06
      <u>朱瑞玲</u>、何炳輝,2008,〈成就目標的個別差異與情境效果〉,發表於第六屆華人心理學家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2008-06-11 ~ 2008-06-14。
    • 2007-12
      <u>朱瑞玲</u>、顏乃欣、林本炫、陳家倫、陳義雄,2007,〈動物放生行為之社會學與心理學研究(II)〉,發表於2007永續發展科技與政策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國科會、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2007-12-21。
    • 2007-12
      黃囇莉、<u>朱瑞玲</u>,2007,〈是亂流? 還是潮起、潮落 ? ——尋找台灣的「核心價值」及其變遷〉,發表於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計畫第十一次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7-12-21 ~ 2007-12-22。
    • 2007-12
      周玉慧、<u>朱瑞玲</u>,2007,〈臺灣民眾的心理需求、疏離感與身心困擾〉,發表於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計畫第十一次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7-12-21 ~ 2007-12-22。
    • 2007-12
      <u>朱瑞玲</u>、周玉慧,2007,〈臺灣社會的慈善觀念與道德感〉,發表於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計畫第十一次研討會,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7-12-21 ~ 2007-12-22。
    • 2007-11
      <u>朱瑞玲</u>、張詩音,2007,〈人際關係中的情緒表現〉,發表於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河南開封:全國心理學,2007-11-07 ~ 2007-11-11。
    • 2007-10
      <u>朱瑞玲</u>、張詩音,2007,〈人際關係中的情緒表現〉,發表於台灣心理學學會九十六年度年會,成功大學,台南:成功大學,2007-10-07 ~ 2007-10-08。
    • 2007-10
      何炳輝、<u>朱瑞玲</u>,2007,〈成就目標的內涵及其影響〉,發表於台灣心理學年會,成功大學,台南:成功大學,2007-10-07 ~ 2007-10-08。
    • 2007-09
      朱瑞玲,2007,〈從個人的慈善與宗教信念看放生行為〉,發表於宗教、動物與環境:台灣放生現象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2007-09-29 ~ 2007-09-30。
    • 2007-05
      朱瑞玲,2007,〈人格及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未來──期許與共勉〉,發表於心理科學在台灣的未來發展學術研討會,中壢:中原大學心理系及心理科學研究中心,2007-05-31。
    • 2006-10
      Chu, Ruey-Ling,2006,〈Parent-child conflict: Modeling or parenting?〉,發表於法律與家庭學術研討會,台北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制度與行為研究專題中心,2006-10-19 ~ 2006-10-20。
    • 2006-10
      Chu, Ruey-Ling, 2006, “Parent-child conflict: The effect of modeling via parenting”, paper presented at <I>KAPS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s Educational Miracle: Child Development in Family, School and Cultural Contexts</I>, Incheol, Korea: Inha University, 2006-10-28 ~ 2006-10-29.
    • 2006-10
      劉蓉果、<u>朱瑞玲</u>、張詩音、何炳輝,2006,〈父母衝突、親子衝突與青少年內外化行為問題之關係 〉,發表於法律與家庭學術研討會,台北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制度與行為研究專題,2006-10-19 ~ 2006-10-20。
    • 2005-12
      朱瑞玲,2005,〈家庭倫理與婚姻衝突〉,發表於2005年『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學術研討會,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華人家庭研究計畫,2005-12-02 ~ 2005-12-03。
    • 2005-08
      朱瑞玲,2005,〈家庭教化對子女學習活動的影響歷程〉,發表於全國社會心理學2005年學術會議,山西太原:太原,2005-08-12 ~ 2005-08-16。
    • 2004-07
      朱瑞玲,2004,〈父母衝突與兒童行為問題〉,發表於全國社會心理學2004年學術會議,中國北京:北京,2004-07-27 ~ 2004-07-31。

主要研究興趣包括不同地區華(漢)人社會的家庭教化歷程與人格發展,家庭倫理與家人關係,以及面子現象與人際情緒。我們深切的體會到,採用經典引述或素樸推論的方式分析華人的各項心理與社會行為,容易流於武斷,很可能形成一廂情願的研究態度;而把西方社會當作一個同質性的對照文化,甚而假定美國心理學的實徵發現即代表西方世界,也是一種相當狹隘的思考觀點。不論是由文化分析著手,或在真實的經驗中收集資料,唯有先以一個華人社會為對象,對現象進行深層的了解,才是研究本土化的必要開始,否則只會落入文化比較的窠臼,並不是建構本土心理學知識的合理途徑。

      1. 過去多數有關華人家庭教化或子女教養的研究有其限制,無法回答什麼是當代華人本土的家庭教化信念,以及如何傳遞這些家庭價值的途徑。首先我們澄清華人家庭教化的內涵,亦即教養和親情並存,身教與管教互補的模式,並討論家人互動與衝突之間的依存關係。研究發現:父母教養方式、親子衝突及親子情感各有其獨立心理面向,父母的管教方式透過子女的(歸因)解釋與(情緒)感受,來影響子女的學業成績與生活適應,和西方(美國)家庭把親情當成教養中介歷程並不相同。其次,必須綜合「情緒安全假說」和「認知─脈絡架構」的觀點,才能完整的解釋父母衝突在家庭教化行為上的影響以及對子女的教化效果。以上在 臺灣漢人家庭觀察到的現象可以進一步提供家庭教化文化差異性的討論。

      2. 進行當代華人家庭倫理在「家庭價值」與「家人互動」兩方面的關係探討,並檢視區辨所謂現代化(或謂都市化)、文化以及教育涵化對家庭倫理關係的影響。「價值」做為一項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對事物重要程度的主觀評估,其中有語言的中介,也牽涉到比較參考點的問題。以往有關價值的研究多偏好跨文化的比較,所發現的現象亦是針對所參照的比較對象,文獻上最常提到的所謂現代性和傳統性價值,基本上就是在非西方或發展中國家觀察到的對比。這類價值研究可以發掘不同於西方社會的價值差異,但是更容易忽略不同文化價值的內涵,以致於陷在現代化理論的泥淖難以自拔。總括來說,情感性的倫理價值較不受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但有家庭生命週期的效果;社會結構的改變則會導致傳統義務性規範維繫困難。本研究透過對本土社會文化的考察和理解,應可較完整的了解家庭倫理在今天 臺灣社會的面貌。

      3. 在一個講究倫理關係,並以和諧為其核心文化價值的華人社會,「講人情」、「拉關係」、「要面子」,遂成了華人的一套人際互動關係行為指導原則。我們試圖提出一套分析架構來探討面子現象,不僅可以瞭解華人社會互動的特色,亦能反應出儒家思想以傳統、文化及教養主義來支配華人社會生活的方式。藉由實徵分析面子需求及其因應行為的內涵,我們清楚地分辨「面子」概念的心理意義與運作法則,面子需求作為個人性格特徵,與西方學者界定的面子威脅感並不相同,尤其是後者欠缺「失面子」時的沮喪、憂傷情緒感受,以致無法由此推出華人在面子威脅情境的行動方向;再者,其他學者曾提出「華人社會取向成就動機」,主要也是忽略動機的情緒面向,不及「面子需求」構念可以較完整的解釋華人的成就行為。

      4. 文化因素如何形塑和影響人們的情緒經驗,已成為近年來心理學和人類學界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人類情緒的表達和理解必須在特定的文化意義下,探究不同的情緒感受在各個不同社會脈絡中如何表現出來,有助於釐清神經生物學對情緒解釋的限制。我們過去研究指出:文化的影響透過對情緒情境的認知評估,而個人在一個文化環境下經由長期社會化形成的價值觀,對於情緒事件的理解具有放大和強化的效果,進而修改情緒反應模式。

        接續以上的研究成果,目前專注於三項研究議題:(1)文化規範與家人互動關係。包括以大型調查及訪談資料為依據,分析臺灣民眾在家庭決策與家人互動兩方面的社會與心理資源的配置情形,同時探討家庭倫理、家庭照顧負擔(包括子女養育、老人奉養、疾病照護等)等問題的衝突與風險評估。(2)文化、性格與情緒。探討性格內涵、情緒評估等心理歷程的文化調節作用,提出現代華人社會的複文化特性與性格發展面向,並企圖解析家庭在性格及情緒發展上的直接與間接影響,尤其是家庭教化與家庭衝突對子女的影響歷程。希望能更進一步找出性格與動機(情緒)的心理同質性,以澄清近年來對性格發展的普同性與文化殊性的爭議。(3)慈善利他與同理情緒。藉由個人特質和社會情境脈絡的瞭解,解釋宗教性動物放生行為的心理機制。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