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中研院民族所

退休研究人員
首頁 > 本所人員 > 退休研究人員
楊國樞 (Yang, Kuo-Shu)
研究員、院士
在本所任職期間:1997至2002(2018年7月辭世)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學士(1959)
  • 美國伊利諾大學碩士(1967)
  • 美國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人格及社會心理學,1969)

現職
  • 中央研究院院士(1998當選)
  •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心理學系講座教授(2001- )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2002.08 - )
  •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及心理科學研究中心講座教授(2006 - )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所)助教(1959 - 1963)、講師(1963 - 1969)、 副教授(1969 - 1973)、教授(1973 - 1997)兼主任(1980 - 1986)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71 - 1973)、研究員(1973 - 2001)兼副院長(1996 - 1999)
  •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1977 - 1979, 1981 - 1983)
  •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組高級講師兼主任(1978 - 1979)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1985 - 1987)
  • 國際生命線協會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1975 - 1976)
  •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系訪問學人(1987)
  • 美國康乃爾大學訪問學人(1987)
  • 天津社會科學院客座研究員(1991)
  • 北京大學客座教授(1995)
  • 南京大學客座教授(1995)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推動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主持人(2002 - 2003)
  •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講座教授(2001 - 2006)

  • 國際跨文化心理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主辦之「第十七屆國際跨文化心理學大會」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大會演講人之一(大陸西安,2004)
  • 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2003-2006)
  • 中央研究院院士(1998-)
  • 國際應用心理學會主辦之「第廿四屆國際應用心理學會議」(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三位大會主題演講人之一(San Francisco, 1998)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名譽教授(1997-)
  • 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1996-2001,連續五年)
  •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獎(1996-1999)
  • 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1985-1987, 1987-1989, 1989-1991, 1992-1994, 1994-1996)
  • 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中山學術論文獎(1974, 1982)
  • 國際青商會中華民國總會十大傑出青年獎(學術研究)(1970)

研究專長
  • 人格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 《大學雜誌》總編輯(1970 -1972)
  • 《中華心理學刊》主編(1974 -1976)
  • 《中國論壇》編輯委員(1975 -1989)
  • 《異文化間關係國際學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顧問編輯(Consulting Editor)(1977-1981)
  • 《跨文化心理學刊》(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顧問編輯(1982 -1995)
  • 《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主編(1991-1994)
  • 《香港心理學刊》(Bulletin of the Hong Kong Psychological Society) 顧問編輯(1992- 1999)
  • 《本土心理學研究》主編(1993 )
  • 《香港社會科學學報》(Hong Ko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編輯委員(1993-)
  • 《世界心理學》(World Psychology)顧問編輯(1995 -)
  • 《亞洲社會心理學刊》(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資深編輯(Senior Editor)(1997-2001)
  • 《華人心理學報》(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ies)顧問編輯(2000 -)
  • 《東亞:國際季刊》(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編輯顧問(Editorial Adviser)(2003 - )
  • 《管理與組織評論》(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編輯顧問(Editorial Adviser)(2005 - )

  •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外國會員 (1971 - )
  •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1975 - 2004)
  • 中國測驗學會理事(1975 - )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1977 - 1984)
  • 中國民族學會理事(1977 - 1983)
  • 香港心理學會(1976)
  • 中國社會學社理事(1980 - 1992)
  • 國際心理學家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Psychologists)會員(1981- )
  • 亞洲社會心理學會理事(2000 - 2001)

著作目錄
    • 2006
      Indigenou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Understanding People in Context (Kim, U., Yang, K. S., & Hwang, K. K., eds.). New York: Springer.
    • 2005b
      華人本土心理學(上、下)(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主編)。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 2005a
      Indigenous and Cultural Psychologies: Understanding People in Context. U. Kim, K. S. Yang, and K. K. Hwang, eds. New York: Plenum.
    • 2003
      Progress in Asian Social Psychology: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Contributions. K. S. Yang, K. K. Hwang, P. B., and I. Daibo, eds. Westport, CO: Praeger.
    • 2002b
      臺灣社會問題研究(瞿海源、蕭代基、楊國樞主編)。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 2002a
      華人心理的本土化研究。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 2001
      新世紀大學教育(瞿海源、林文瑛、楊國樞主編)。臺北:前衛出版社。
    • 1994b
      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主編)。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 1994a
      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文化、教化及病理篇(一九九二)(楊國樞、余安邦主編)。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 1993b
      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與方法篇(一九九二)(楊國樞、余安邦主編)。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 1993a
      臺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第一期調查計劃執行報告(楊國樞、瞿海源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1991b
      臺灣的社會問題(一九九一年版)(楊國樞、葉啟政主編)。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 1991a
      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一九八九)(楊國樞、黃光國主編)。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 1989
      未升學未就業青少年學習適應與職業成熟之系統研究(上、下)(楊國樞、吳英璋、鍾思嘉、張本聖)。臺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 1988d
      變遷中的臺灣社會(楊國樞、瞿海源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1988c
      中國人的心理(主編)。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 1988b
      中國人的管理觀(楊國樞、曾仕強主編)。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 1988a
      中國人的蛻變。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 1986
      影響國中與國小學生近視程度的心理與行為因素。臺北: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
    • 1984d
      中國式的管理:科際性的探討(楊國樞、黃光國、莊仲仁主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
    • 1984c
      臺灣的社會問題(一九八四版)(楊國樞、葉啟政主編)。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 1984b
      大學生的心態與行為(主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1984a
      現代化與中國化論叢(李亦園、楊國樞、文崇一主編)。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 1982c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與文崇一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1982b
      青少年心理測驗手冊(楊國樞、李本華)。臺北: 臺北「張老師」青年輔導中心。
    • 1982a
      開放的多元社會(主編)。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 1978c
      臺灣的社會問題(楊國樞、葉啟政主編)。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 1978b
      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問題論文集(文崇一、李亦園 、楊國樞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1978a
      現代社會的心理適應。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 1974
      中國兒童行為的發展(楊國樞、張春興主編)。臺北:環宇出版社。
    • 1972
      中國人的性格(李亦園、楊國樞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7改版)。
    • 1969
      心理學(與張春興合著)。臺北:三民書局。
    • 1982
      工作環境知覺、工作滿意及工作士氣的關係,中國石油公司專題研究報告。 (1982)
    • 1985
      影響國中與國小學生近視程度的心理與行為因素,行政院研考會專題研究報告。 (1985)
    • 1997
      父子軸家庭與夫妻軸家庭的運作法則與變遷方向:夫妻關係。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劃之研究報告。 (1997)
    • 1997
      父子軸家庭與夫妻軸家庭的運作法則與變遷方向:夫妻關係。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劃之研究報告。
    • 1985
      影響國中與國小學生近視程度的心理與行為因素,行政院研考會專題研究報告。
    • 1982
      工作環境知覺、工作滿意及工作士氣的關係,中國石油公司專題研究報告。
    • 2006c
      Two Decades of Change in Cultural Valu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ight East Asian and Pacific Island Nations (Allen, M., Ng, S. H., Yang, K. S., & other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in press)
    • 2006b
      Indigenized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es of Selected Chines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1(4):298-303.
    • 2006a
      Indigenous Personality Research: The Chinese Case. In Indigenou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Understanding People in Context. U. Kim, K. S. Yang, and K. K. Hwang, eds. New York: Springer.
    • 2005b
      社會取向自我實現者與個人取向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概念分析與實徵衡鑑(楊國樞、陸洛)。本土心理學研究 23:71-143。 (PDF)檔案下載
    • 2005a
      社會取向與個人取向的自我實現觀:概念分析與實徵初探(陸洛、楊國樞)。本土心理學研究 23:3-69。 (PDF)檔案下載
    • 2004b
      華人自我的理論分析與實徵研究:社會取向與個人取向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 22:11-80。
    • 2004a
      Toward a Theory of the Chinese Self: Conceptual Analysis in Terms of Social Orientation and Individual Orientation. 刊於華人的自我歷程、自我概念、及自我評價論文集,楊國樞、許功餘主編。宜蘭縣礁溪: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心理學研究所。
    • 2003b
      Method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Issues on Psychological Traditionality and Modernity Research in an Asian Society: In Response to Kwang-Kuo Huang and Beyond.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6(3):263-285 (PDF)檔案下載
    • 2003a
      Beyond Maslow's Culture-bound, Linear Theory: A Preliminary Statement of the Double-Y Model of Basic Human Needs. In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Perspectives on the Self, 49. V. Murphy-Berman and J. Berman, eds. Pp. 175-255.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PDF)檔案下載
    • 2001
      臺灣與大陸華人基本性格向度的比較(許功餘、王登峰、楊國樞)。本土心理學研究 16:185-224。 (PDF)檔案下載
    • 2000b
      Monocultural and Cross-cultural Indigenous Approaches: The Royal Ro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Balanced Global Psychology.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241-263. (PDF)檔案下載
    • 2000a
      An External Orientation to the Study of Causal Beliefs: Applications to Chinese Populations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E. Lieber, K. S. Yang, and Y. C. Lin).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31(2):160-186. (PDF)檔案下載
    • 1999
      Towards an Indigenous Chinese Psychology: A Selective 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ccomplishments. 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41(2):181-211 (PDF)檔案下載
    • 1998f
      中國人的忍:概念分析與實徵研究(李敏龍、楊國樞)。本土心理學研究 10:3-68。 (PDF)檔案下載
    • 1998e
      臺灣社會科學的發展:困頓與超越。刊於中華人文精神的呼喚:海峽兩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交流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編。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
    • 1998d
      三論本土契合性:進一步的澄清。本土心理學研究 8:197-237。 (PDF)檔案下載
    • 1998c
      心理學研究的本土契合性及其相關問題。本土心理學研究 8:75-120。 (PDF)檔案下載
    • 1998b
      中國人的家族主義:概念分析與實徵衡鑑(葉明華、楊國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83:169-225。 (PDF)檔案下載
    • 1998a
      Chinese Responses to Modernization: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75-97.
    • 1997
      Indigenising Westernised Chinese Psychology. In Working at the Interface of Cultures: Eighteen Lives in Social Science. M. H. Bond ed. Pp. 62-76. London: Routledge. (PDF)檔案下載
    • 1996b
      Theories and Research in Chinese Personality: An Indigenous Approach. In Asian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y. H. S. R. Kao and D. Sinha, eds. Pp. 236-262. New Delhi, India: Sage (PDF)檔案下載
    • 1996a
      The Psyc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s a Result of Societal Modernization. In The Handbook of Chinese Psychology. M. H. Bond, ed. Pp. 479-498.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DF)檔案下載
    • 1995c
      家族化歷程、泛家族主義、及組織管理。刊於臺灣與大陸的企業文化及人力資源管理研討會論文集,鄭伯壎主編。臺北:信義文化基金會。
    • 1995b
      中國人對現代化的反應:心理學的觀點。刊於現代化與中國文化,喬健主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95a
      Chinese Social Orientation: An Integrative Analysis. In Chinese Societies and Mental Health. T. Y. Lin, W. S. Tseng, and Y. K. Yeh, eds. Pp. 19-39.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 preliminary version published in Psychotherapy for the Chinese. L. Y. C. Cheng, F. M. C. Cheung, and C. N. Chen, eds.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DF)檔案下載
    • 1994
      The Nature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Collectivist Societies (A. B. Yu and K. S. Yang). In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 U. Kim, H. C. Triandis, C. Kagitcibasi, S. C. Choi, and G. Yoon, eds. Pp. 239-250. Newbury Park, CA: Sage. (PDF)檔案下載
    • 1993b
      性格測驗之發展與本土化(莊耀嘉、楊國樞)。刊於心理測驗在臺灣的發展,中國測驗學會主編。臺北:中國測驗學會。
    • 1993a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中國人的本土心理學?本土心理學研究 1(1):6-88。 (PDF)檔案下載
    • 1992d
      劉邵的人格理論及其詮釋。刊於人觀、意義與社會,黃應貴主編 ,頁89-127。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PDF)檔案下載
    • 1992c
      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的觀點。刊於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又刊於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與方法篇(一九九二),楊國樞、余安邦主編 ,頁87-142。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 (PDF)檔案下載
    • 1992b
      從歷史心理學的觀點探討清代狐精故事中的人狐關係:內容分析的結果及其解釋。刊於歷史心理學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為研究組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1992a
      傳統價值觀念與現代價值觀念能否同時並存?刊於中國人的價值觀,漢學研究中心主編。臺北:漢學研究中心。[又刊於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楊國樞主編 ,頁65-119。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 (PDF)檔案下載
    • 1991g
      緒論。刊於臺灣的社會問題(一九九一),楊國樞、葉啟政主編。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 1991f
      中國人的個人傳統性與現代性:概念與測量(楊國樞、余安邦、葉明華)。刊於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一九八九),楊國樞、黃光國主編 ,頁241-306。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91e
      傳統孝道的變遷與實踐:一項社會心理學之探討(莊耀嘉、楊國樞)。刊於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一九八九),楊國樞、黃光國主編 ,頁135-175。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91d
      孝道認知結構組型之分析(葉光輝、楊國樞)。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 1(1):32-55。 (PDF)檔案下載
    • 1991c
      成就動機本土化的省思(余安邦、楊國樞)。刊於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楊中芳、高尚仁主編 ,頁201-290。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91b
      孝道的心理學研究:理論、方法及發現(葉光輝、楊國樞)。刊於中國人‧中國心:傳統篇,高尚仁、楊中芳主編。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91a
      Normal and Delinquent Syndromes of Chinese Youth in Taiwan: Quantitative Differentiation and Psychological Profiles (K. S. Yang, D. H. Yue, and E. C. Wu).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art 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1(2):260-279. (PDF)檔案下載
    • 1990c
      An Inquiry into Confucian Socialization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D. H. Yee and K. S.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32:75-94.
    • 1990b
      知識分子的心理特徵與社會角色。刊於自由民主的思想與文化,韋政通等 ,頁129-156。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PDF)檔案下載
    • 1990a
      Exploring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ies with Indigenous or Imported Constructs: The Chinese Case (K. S. Yang and M. H. Bon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8:1087-1095. (PDF)檔案下載
    • 1988i
      中國大學生價值取向及其變遷。刊於中國人的蛻變,楊國樞 ,頁235-280。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88h
      臺灣民眾的疏離感及其先決因素。刊於變遷中的臺灣社會:第一次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的分析,楊國樞、瞿海源主編 ,頁473-506。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PDF)檔案下載
    • 1988g
      中國人與自然、他人、自我的關係。刊於中國人:觀念與行為,文崇一、蕭新煌主編 ,頁9-23。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88f
      臺灣民眾的心理需求及其相關因素(朱瑞玲、楊國樞)。刊於變遷中的臺灣社會:第一次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的分析,楊國樞、瞿海源主編 ,頁419-446。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PDF)檔案下載
    • 1988e
      傳統價值觀、個人現代性及組織行為:後儒家假說的一項微觀驗證(楊國樞、鄭伯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4:1-49。 (PDF)檔案下載
    • 1988d
      Will Societal Modernization Eventually Eliminate Cross-cultural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In The Cross-cultural Challenge to Social Psychology. M. H. Bond, ed. Pp. 67-85. Beverly Hills, CA: Sage. (PDF)檔案下載
    • 1988c
      The Role of Yuan in Chinese Social Life: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K. S. Yang and D. Y. F. Ho). In Asian Contributions to Psychology. A. C. Paranjpe, D. Y. F. Ho, and R. W. Rieber, eds. Pp. 263-281. New York: Praeger (PDF)檔案下載
    • 1988b
      孝道的認知結構與發展:概念與衡鑑(葉光輝、楊國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5:131-169。 (PDF)檔案下載
    • 1988a
      孝道的社會態度與行為:理論與測量(楊國樞、葉光輝、黃囇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5:171-227。 (PDF)檔案下載
    • 1987d
      社會取向成就動機與個我取向成就動機:概念分析與實徵研究(余安邦、楊國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4:51-98。 (PDF)檔案下載
    • 1987c
      工作取向領導行為與部屬工作績效:補足模式及其驗證(鄭伯壎、莊仲仁、楊國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0:61-119。 (PDF)檔案下載
    • 1987b
      人文學及社會科學研究的臺灣經驗(緒論)。刊於三十年來我國人文及社會科學之回顧與展望,賴澤涵主編 ,頁3-31。臺北:三民書局。 (PDF)檔案下載
    • 1987a
      Chinese Values and the Search for Culture-free Dimensions of Culture (M. H. Bond, K. S. Yang, and other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18:143-164.
    • 1986d
      大學生價值觀的變遷:二十年後(雷霆、楊國樞)。刊於臺灣的社會與文化變遷,瞿海源、章英華主編 ,頁479-511。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PDF)檔案下載
    • 1986c
      大學生人生觀的變遷:二十年後(楊國樞、黃囇莉)。刊於臺灣的社會與文化變遷,瞿海源、章英華主編 ,頁443-477。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PDF)檔案下載
    • 1986b
      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臺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 28(1):7-28。 (PDF)檔案下載
    • 1986a
      Chinese Personality and Its Change. In The Psychology of Chinese People. M. H. Bond, ed. Pp. 106-170.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DF)檔案下載
    • 1985e
      大學訓導問題:概念性與實徵性分析(黃光國、楊國樞)。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2(2):53-60。 (PDF)檔案下載
    • 1985d
      臺灣民眾之性格與行為的變遷。刊於臺灣地區之現代化及其問題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主編 ,頁419-456。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PDF)檔案下載
    • 1985c
      現代社會的新孝道。刊於現代生活態度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又刊於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9(1):56-67。後以〈中國人之孝道的概念分析〉為題刊於中國人的蛻變,楊國樞 ,頁31-64。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 (PDF)檔案下載
    • 1985b
      中國人描述性格所採用的基本向度:一項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實例。刊於現代化與中國化論集,李亦園、楊國樞、文崇一主編 ,頁155-190。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85a
      臺灣社會的多元化:回顧與前瞻。刊於臺灣地區的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 ,頁45-92。臺北:中國論壇社。 (PDF)檔案下載
    • 1984c
      現代性員工與傳統性員工的環境知覺、工作滿足及工作士氣。刊於中國式管理研討會論文集,楊國樞、黃光國、莊仲仁主編 ,頁260-29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 (PDF)檔案下載
    • 1984b
      當前大專青年的價值觀念與思想態度。刊於大學生的心態與行為,楊國樞主編 ,頁59-84。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84a
      當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與思想行為。刊於大學生的心態與行為,楊國樞主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 1983
      變遷社會中的青少年思想與觀念。刊於思潮的脈動,韋政通、李鴻禧主編 ,頁187-218。臺北:中國論壇社。 (PDF)檔案下載
    • 1982h
      成敗歸因與情緒反應。中華心理學刊 24:65-83。[修訂後又刊於中山學術文化集刊 30:1-41(1984)] (PDF)檔案下載
    • 1982g
      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層次與方向。刊於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楊國樞、文崇一主編 ,頁153-187。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PDF)檔案下載
    • 1982f
      青少年問題行為的研究。刊於開放的多元社會,楊國樞 ,頁201-218。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82e
      輔導理論與方法的中國化。刊於開放的多元社會,楊國樞 ,頁233-258。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82d
      現代社會中的市民性格。刊於開放的多元社會,楊國樞 ,頁51-70。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82c
      緣及其在現代生活中的作用。刊於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 ,頁105-128。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PDF)檔案下載
    • 1982b
      Ethnic Affirmation vs. Cross-cultural Accommodation: The Variable Impact of Questionnaire Language. (M. H. Bond and K. S. Yang).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3:169-185.
    • 1982a
      Human Values in Nine Countries (S. H. Ng, K. S. Yang, and others). In Diversity and Unity i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P. Rath, H. S. Asthanam, D. Sinha, and J. B. P. Sinha, eds. Lisse, Netherlands: Swets and Zeitlinger.
    • 1981c
      中國人的性格與行為:形成及蛻變。中華心理學刊 23(1):39-55。
    • 1981b
      Social Orientation and Individual Modernity Among Chinese Students in Taiw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13:159-170.
    • 1981a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ese Adolescents in Taiwan: A Classificatory-factorial Study.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2:179-193.
    • 1980d
      從心理學看民族主義。刊於挑戰的時代,中國論壇社主編 ,頁45-64。臺北:中國論壇社。 (PDF)檔案下載
    • 1980c
      生活素質的心理學觀。中華心理學刊 22(2):11-24。 (PDF)檔案下載
    • 1980b
      夫妻角色行為與婚姻滿足程度(陳嘉鳳、楊國樞)。中山文化學術基金會集刊 25:1-121。
    • 1980a
      Ethnic Affirmation by Chinese Bilinguals (K. S. Yang and M. H. Bond).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1:411-425. (PDF)檔案下載
    • 1979e
      問題行為少年在壓力情境下的鏡描作業。中華心理學刊 21(2):91-98。 (PDF)檔案下載
    • 1979d
      問題行為少年對成功與失敗的心理反應(楊國樞、歐真妮)。中華心理學刊 21(1):49-59。 (PDF)檔案下載
    • 1979c
      企業組織中員工的工作環境與工作士氣(黃光國、楊國樞)。刊於臺灣人力資源會議論文集,中央研究院經濟學研究所主編 ,頁677-723。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學研究所。 (PDF)檔案下載
    • 1979b
      歸因特質的測量與研究(洪光遠、楊國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48:89-154。 (PDF)檔案下載
    • 1979a
      Lateral Preferences for Hand, Foot, and Eye and Their Independence from Scholastic Achievement (E. L. Teng, P. H. Lee, K. S. Yang, and P. C. Chang). Neuropsychologia 17:41-48 (PDF)檔案下載
    • 1978h
      家庭與社區環境對國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影響(朱瑞玲、楊國樞)。刊於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問題,文崇一、李亦園、楊國樞主編 ,頁11-28。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PDF)檔案下載
    • 1978g
      影響國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學校因素。刊於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問題,文崇一、李亦園、楊國樞主編 ,頁33-55。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PDF)檔案下載
    • 1978f
      國中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問題行為的關係(楊國樞、黃國彥、鄭慧玲)。刊於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問題,文崇一、李亦園、楊國樞主編 ,頁61-75。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PDF)檔案下載
    • 1978e
      升學主義下的教育問題。刊於臺灣的社會問題,楊國樞、葉啟政主編 ,頁357-383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一九八四版)。 (PDF)檔案下載
    • 1978d
      現代社會的心理適應。刊於現代社會的心理適應,楊國樞主編 ,頁41-94。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78c
      影響工人工作滿足感的因素:領導方式、情境因素及人格特質(鄭伯壎、楊國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44:13-45。 (PDF)檔案下載
    • 1978b
      現代化的解析。刊於現代社會的心理適應,楊國樞主編 ,頁17-45。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PDF)檔案下載
    • 1978a
      工業化過程中國人性格與行為的矛盾現象。刊於臺灣的社會問題,楊國樞、葉啟政主編 ,頁41-63。臺北:巨流圖書公司(一九八四版)。 (PDF)檔案下載
    • 1977c
      成就歸因歷程對成就動機與學業成就的影響(鄭慧玲、楊國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43:85-127。 (PDF)檔案下載
    • 1977b
      違犯行為的自我判斷與他人判斷的差異(余德慧、楊國樞)。中華心理學刊 19:111-124。 (PDF)檔案下載
    • 1977a
      Locus of control and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R. C. Lao, K. S. Yang, and C. J. Chuang).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8:299-313. (PDF)檔案下載
    • 1976g
      社會焦慮量表之修訂(廖克玲、楊國樞)。測驗與輔導 5(1):266-270。
    • 1976f
      四種生育意向理論模式的驗證(劉君業、楊國樞)。中華心理學刊 18:149-168。 (PDF)檔案下載
    • 1976e
      個人現代性與相對作業量對報酬分配行為的影響(朱真茹、楊國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41:79-95。 (PDF)檔案下載
    • 1976d
      兒童內外控信念的先決及後果變項(楊瑞珠、楊國樞)。中華心理學刊 18:105-120。 (PDF)檔案下載
    • 1976c
      能力分班對學業成績與心理健康的影響。科學發展月刊 4(1):1-27。 (PDF)檔案下載
    • 1976b
      Handednes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Biological, Social, and Pathological Factors (E. L. Teng, P. H. Lee, K. S. Yang, and P. C. Chang). Science 193:1148-1150. (PDF)檔案下載
    • 1976a
      Psychological Correlates of Family Size, Son Preference, and Birth Control in Taiwan.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18:67-94. (PDF)檔案下載
    • 1975c
      學校環境與大專學生的心理健康(柯永河、楊國樞、鄭心雄、李本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39:125-149。 (PDF)檔案下載
    • 1975b
      人口的心理學研究。刊於人口問題與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主編 ,頁194-225。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 (PDF)檔案下載
    • 1975a
      An Analysis of Direct Questioning and Pictorial Thematic Interviewing as Two Methods of Measuring Ideal Family Size and Son Preference.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17:85-104 (PDF)檔案下載
    • 1974f
      注音鍵盤的初步定位(鄭昭明、楊國樞)。中華心理學刊 16:87-94。 (PDF)檔案下載
    • 1974e
      漢字排列方式與選字效率的關係(楊國樞、鄭昭明)。中華心理學刊 16:73-86。 (PDF)檔案下載
    • 1974d
      國中學生的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柯永河、楊國樞、李本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35:41-86。 (PDF)檔案下載
    • 1974c
      中國「人」的現代化:有關個人現代性的研究(楊國樞、瞿海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37:1-38。 (PDF)檔案下載
    • 1974b
      Relationship of Repression-sensitization to Self-evaluation, Neuroticism, and Extraversion among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Boys (K. S. Yang and P. H. L. Yang).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16:111-118.
    • 1974a
      Some Correlate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mong Chinese High School boys (With W. H. Liang).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15:59-67.
    • 1973b
      失敗與疼痛條件下焦慮與作業間關係之初步研究(楊國樞、黃光國、侯琦)。國家科學委員會年報 6:261-269。 (PDF)檔案下載
    • 1973a
      The Effects of Anxiety and Threat on the Learning of Balanced and Unbalanced Social Structures (K. S. Yang and P. H. L. Ya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6:201-207 (PDF)檔案下載
    • 1972k
      小學與初中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及其相關因素。刊於中國兒童行為的發展,楊國樞、張春興主編 ,頁417-463。臺北:環宇出版社。 (PDF)檔案下載
    • 1972j
      中國學童焦慮量表之修訂(楊國樞、林碧峰、楊有維、繆瑜)。刊於中國兒童行為的發展,楊國樞、張春興主編。臺北:環宇出版社。
    • 1972i
      學前國小兒童口頭語言之發展及其相關因素(楊國樞、楊有維)。刊於中國兒童行為的發展,楊國樞、張春興主編。臺北:環宇出版社。
    • 1972h
      臺大學生對他族或他國人民之刻板印象的變遷:一九六二到一九七一(李本華、楊國樞)。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報告 14:137-156。 (PDF)檔案下載
    • 1972g
      個人現代化程度與社會取向強弱(黃光國、楊國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32:245-278。 (PDF)檔案下載
    • 1972f
      中國大學生現代化程度與心理需要的關係(瞿海源、楊國樞)。刊於中國人的性格,李亦園、楊國樞主編 ,頁393-422。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8)。 (PDF)檔案下載
    • 1972e
      中國大學生的價值觀(李美枝、楊國樞)。刊於中國人的性格,李亦園、楊國樞主編 ,頁325-344。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8)。 (PDF)檔案下載
    • 1972d
      中國大學生的人生觀。刊於中國人的性格,李亦園、楊國樞主編 ,頁269-323。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8)。 (PDF)檔案下載
    • 1972c
      認知失調、壓抑程度及中斷性作業之記憶。國家科學委員會年報 5:15-22。
    • 1972b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Role Perceptions. (H. C. Triandis, H. McGuire, T. G. Saral, W. Loh, V. Vassiliou, and K. S. Yang). In The Analysis of Subjective Culture. H. G. Triandis et al., eds.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 1972a
      Immediate Recall of Consistent and Inconsistent Self-related Material.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14:92-99. (PDF)檔案下載
    • 1971c
      中國國民性與現代生活的適應。刊於現代生活與心理衛生葉英堃、曾文星主編,頁101-116。臺北:水牛出版社。 (PDF)檔案下載
    • 1971b
      五百五十七個中文人格特質形容詞之好惡度、意義度及熟悉度。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報告 13:36-57。 (PDF)檔案下載
    • 1971a
      Cognitive Dissonance and the Recall of Completed and Interrupted Tasks. Psychological Reports 29:63-75. (PDF)檔案下載
    • 1970c
      臺大學生對他族或他國人民之刻板印象(楊國樞、李本華)。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報告 12:7-23。 (PDF)檔案下載
    • 1970b
      Suppressor Variables Revisited.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12:68-79. (PDF)檔案下載
    • 1970a
      Authoritarianism and Evaluation of Appropriateness of Role Behavior.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80:171-181.
    • 1967
      Need Patterns of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in Taiwan from Different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9:1-23. (PDF)檔案下載
    • 1966b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otivational and Temper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aya and Singapore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in Taiwa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2:139-168. (PDF)檔案下載
    • 1966a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Effort to Postasymptotic Performance Decreasing.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8:38-44 (PDF)檔案下載
    • 1965b
      現代心理學中有關中國國民性的研究。思與言 2(3):3-19。 (PDF)檔案下載
    • 1965a
      Rorschach Responses of Normal Chinese Adults: IV. The Speed of Production (K. S. Yang, W. Y. Chen, and C. Y. Hsu).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7:34-51. (PDF)檔案下載
    • 1964b
      中文筆跡與人格:一項探索性的研究(楊國樞、林碧峰)。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報告 6:39-62。 (PDF)檔案下載
    • 1964a
      Self-concept Congruence in Relation to Juvenile Delinquency (H. Y. Su and K. s. Yang).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6:1-9. (PDF)檔案下載
    • 1963c
      我國正常成人在羅夏測驗上的反應:(3)反應數量與回絕數量( 楊國樞、蔡式桂、黃梅莉)。中國測驗年刊 10:127-136。 (PDF)檔案下載
    • 1963b
      The Social Distance Attitudes of Chinese Students towards Twenty-five National and Ethnic Groups (K. S. Yang, P. H. Lee, and C. F. Yu).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5:37-51. (PDF)檔案下載
    • 1963a
      Rorschach Responses of Normal Chinese Adults: II. The popular Responses (K. S, Yang, H. Y. Tzuo, and C. Y. Wu).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60:175-186. (PDF)檔案下載
    • 1962c
      我國正常成人在羅夏墨跡測驗上的反應:(1)墨跡區位之劃分(與蘇娟、許懷惠、黃千惠合著)。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報告 4:78-103。 (PDF)檔案下載
    • 1962b
      十張羅夏墨跡圖片之好惡序第及其性別差異(與李本華合著)。中國測驗年刊 9:92-96。 (PDF)檔案下載
    • 1962a
      Manipulation and Learning in Monkeys (S. S. Chang and K. S. Yang).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4:11-20. (PDF)檔案下載
    • 1961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easantness Value and the Character Number in a Chinese Classical Poem.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3:125-131. 中譯文刊於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詩歌類),吳宏一主編,呂正惠助編。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0)。 (PDF)檔案下載
    • 1961b
      The Exploratory Drive of the Rat (S. S. Chang and K. S. Yang).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3:44-46. (PDF)檔案下載
    • 1961a
      The Manipulative Motive of Young Children (S. S. Chang and K. S. Yang).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3:1-17. (PDF)檔案下載
    • 1960c
      「捉對比較法」中各對刺激之適當出現次序。中國測驗年刊 8:59-63。 (PDF)檔案下載
    • 1960b
      A Study of Habit Regression in the Albino Rat.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2:79-89. (PDF)檔案下載
    • 1960a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anipulation Motive of Young Children (With S. S. Chang). Acta Psychologica Taiwanica 2:33-42. (PDF)檔案下載
    • 1969
      Cognitive Dissonance and Recall of Interrupted and Completed Tasks.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 1968
      Personality and Evaluation of Appropriateness of Role Behavior. Master's thesis.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1968)
    • 2001
      發展海洋性格:開闊天地,吸納新觀念。遠見雜誌 182:276-277。
    • 2000d
      心理學與管理學的互動(訪談記錄)。華人企業論壇 1(1):15-23。
    • 2000c
      我對大學及大學教育的看法。刊於展望廿一世紀論文集,廖英鳴文教基金會主編,頁273-295。臺中:廖英鳴文教基金會。
    • 2000b
      點起希望平安的火:祝福平安世紀對談之三,聖嚴法師與李亦園、楊國樞對談。人生雜誌 199:110-114。
    • 2000a
      尋根‧蛻變‧我的使命:專訪華人心理學先驅(莊慧秋記)。張老師月刊 267:20-27。
    • 1999
      自由主義者張忠棟教授。當代 25(總143期):55-75。
    • 1996c
      現代社會傳統信念的變遷機制與方向。明報月刊(香港) 31(8)(總368期):33-34。
    • 1996b
      現行學制的檢討與改革。教改通訊 24:19-23。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 1996a
      現行學制的檢討與改進。教改通訊 19:18-24。臺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 1995
      從廿一世紀的人與社會談教育目標的釐訂。教師天地 74:4-8。
    • 1994
      從新大學法到新大學。教師人權 49:40-41。
    • 1993b
      我對大學及大學教育的基本理念與看法(下)。律師通訊 167:23-28。
    • 1993a
      我對大學及大學教育的基本理念與看法(上)。律師通訊 166:28-32。
    • 1991b
      臺灣社會的開放化與多元化。二十一世紀 5:53-56。
    • 1991a
      期待第三種聲音的奏鳴──訪楊國樞教授談年底大選(蔡其達記)。中國論壇 32(3)(總375期):46-49。
    • 1990e
      使自己不快樂的八種方法。刊於快樂如何追求──尋訪現代精神生活的桃花源,楊國樞、吳靜吉、鄭石岩、曾昭旭等著。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 1990d
      報的功能與變遷(林麗雲記)。刊於中國人的世間遊戲──人情與世故,張老師月刊編輯部主編。臺北:張老師出版公司。
    • 1990c
      未升學未就業青少年學習適應與職業成熟問題之探討。就業與訓練 8(1):23-28。
    • 1990b
      最後一次錯誤?中國論壇 29(10)(總346期):4。
    • 1990a
      從社會變遷展望廿一世紀。輔導月刊 26(3/4):5-12。
    • 1989f
      傳統文化與現代中國人(范信賢記)。研習資訊 55:9-12。
    • 1989e
      大陸變局與臺灣前途(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28(6)(總330期):7-29。
    • 1989d
      「五四」前夕談臺灣的學生運動。中國論壇 28(3)(總327期):38-42。
    • 1989c
      大學聯考公平嗎?(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28(2)(總326期):71-77。
    • 1989b
      臺灣經驗與大陸經驗:交流、比較和影響(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27(8)(總320期):7-29。
    • 1989a
      電視暴力與攻擊行為。中國論壇 27(8)(總320期):4。
    • 1988e
      以自主的新聞工會提振新聞自由(座談會發言記錄)。當代 31:82-98。
    • 1988d
      研究是無法回頭的路:訪心理學家楊國樞(莊慧秋記)。張老師月刊 21(4)(總124期):34-41。
    • 1988c
      從兩岸關係的發展談大陸政策。中國論壇 27(6)(總318期):31-33。
    • 1988b
      臺灣民眾的有力感。中國論壇 27(1)(總313期):6-7。
    • 1988a
      教師法要尊重教師權利(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26(12)(總312期):28-38。
    • 1987i
      兩性關係今昔談(下)。今日生活 254:61-63。
    • 1987h
      兩性關係今昔談(中)。今日生活 253:12-14。
    • 1987g
      兩性關係今昔談(上)。今日生活 252:11-14。
    • 1987e
      殺人犯罪的社會分析:文化、法律、心理的觀察(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25(4)(總292期):24-34。
    • 1987d
      突破中國結與臺灣結的困境(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25(2)(總290期):10-25。
    • 1987c
      「臺灣結與中國結的對話研討會」總結報告。中國論壇 25(1)(總289期):197-202。
    • 1987b
      教育改革的三大挑戰:大學法、師範教育、聯考制度(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24(9)(總285期):8-26。
    • 1987a
      陶百川‧楊國樞‧胡佛‧李鴻禧談民進黨與政黨政治發展。中國論壇 23(10)(總274期):8-25。
    • 1986f
      社會衝突與衝突解決(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24(4)(總280期):9-25。
    • 1986e
      大學自主與學術獨立(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23(3)(總267期):8-24。
    • 1986d
      知識分子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國論壇 23(1)(總265期):150-156。
    • 1986c
      我為什麼不贊成教師體罰學生。中國論壇 22(10)(總262期):53-56。
    • 1986b
      開創競爭優勢的管理策略(座談會發言記錄)。現代管理月刊 119:6-39。
    • 1986a
      對智力的了解與誤解(演講記錄)。科學月刊 17(12)(總204期):948-952。
    • 1985c
      如何保護自我。自由青年 73(2)(總666期):58-61。
    • 1985b
      從「進」與「退」的衝突中成長。中國論壇 21(6)(總246期):1。
    • 1985a
      從《這三個女人》看女性主義。中國論壇 20(9)(總237期):57-60。
    • 1984h
      楊國樞的十一健心法(顧瑜君記)。張老師月刊 14(2)(總80期):76-77。
    • 1984g
      楊國樞對中國現代化的思考(王桂花撰文)。張老師月刊 13(4)(總76期):13-15。
    • 1984f
      做一個可進可退的現代人:心理健康的維護。自由青年 72(6)(總664期):36-41。
    • 1984e
      現代化社會中的人際關係。自由青年 72(1)(總659期):9-16。
    • 1984d
      逐工作而居的現代「遊牧民族」。中國論壇 18(6)(總210期):1。
    • 1984c
      揭開歷史的新頁:對新內閣的建議和展望(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8(4)(總208期):8-27。
    • 1984b
      青年的人際關係:了解人生的第二次「獨立運動」。中國論壇 17(12)(總204期):11-17。
    • 1984a
      與林毓生教授再談多元社會。中國論壇 17(7)(總199期):55-58。
    • 1983m
      中國人的性格與企業管理(解勤耕記)。郵政研究 8:40-47。
    • 1983l
      如何做一個良好的民意代表。中國地方自治 36(4)(總416期):8-9。
    • 1983k
      科技對個人與社會的衝擊(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7(6)(總198期):31-50。
    • 1983j
      臺灣是不是多元社會(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7(5)(總197期):10-27。
    • 1983i
      為大學的功能與運作會診(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7(3)(總195期):7-29。
    • 1983h
      國情與民主。中國論壇 17(1)(總193期):28-30。
    • 1983g
      臺灣還不是一個多元社會嗎?中國論壇 16(11)(總191期):61-62。
    • 1983f
      社會心理與科技發展。中國論壇 16(11)(總191期):42-43。
    • 1983e
      公務員為什麼會貪污:歷史、社會文化、經濟發展、行政法規層面的探索(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6(7)(總187期):8-22。
    • 1983d
      事件歸因的主觀陷阱。中國論壇 16(7)(總187期):1。
    • 1983c
      學院生活的追索(下)。中國論壇 16(4)(總184期):65-72。
    • 1983b
      學院生活的追索(上)。中國論壇 16(3)(總183期):48-54。
    • 1983a
      社會變遷與青年的角色適應:訪楊國樞教授(宋國誠記)。中國論壇 15(12)(總180期):7-11。
    • 1982j
      親子之間的溝通(黃維揚記)。訓育研究 21(3):28-29。
    • 1982i
      當前大專青年的價值觀念與思想態度。自由青年 67(1):6-15。
    • 1982h
      你瞭解人的性格嗎?(演講記錄)。張老師月刊 10(2):50-51。
    • 1982g
      心理衛生與工作效率(陳家聲記)。石油通訊 368:17-20。
    • 1982f
      民主政治的心理基礎。聯合月刊 10:109-115。
    • 1982e
      從學術欺騙談學術自由。聯合月刊 8:26-27。
    • 1982d
      社會革新的策略。中國論壇 14(12):1。
    • 1982c
      學人對經濟問題的看法(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4(9):9-29。
    • 1982b
      同情心與同理心。中國論壇 15(11):1。
    • 1982a
      當前學術審查制度之探討(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4(4):9-35。
    • 1981f
      科技發明與社會發明。中國論壇 12(12):1。
    • 1981e
      代溝與溝通(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2(5):9-19。
    • 1981d
      輔導理論與方法的中國化。張老師月刊 8(2):20-31。
    • 1981c
      考政缺失知多少:公辦考試制度與實務的檢討(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2(4):7-20。
    • 1981b
      加速推展我國民主政治:對國民黨十二全會的誠懇建言(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1(12):20-35。
    • 1981a
      熊熊的一盆火:理想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模式(座談會發言記錄)。幼獅月刊 53(2):4-6。
    • 1980o
      剪不斷‧兜得轉的親子關係(演講記錄)。婦女雜誌 138:112-117。
    • 1980n
      大學生與社會。訓育研究 19(1):13-14。
    • 1980m
      民主政治的心理基礎。國家論壇 13(5):2-3。
    • 1980l
      從暴徒殺害警察談起(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1(2):8-23。
    • 1980k
      現代社會中的市民性格。中國論壇 10(10):6-24。
    • 1980j
      從中國的歷史文化看臺灣的現在與未來(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1(1):24-43。
    • 1980i
      現代化與民族主義:中國論壇叢書〈現代化與民族主義〉代序。中國論壇 10(9):23-26。
    • 1980h
      多元社會與多元價值(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10(6):7-32。
    • 1980g
      青少年問題行為的研究。中國青商 27(1):7-11。
    • 1980f
      青年的政治參與。刊於青年與參與,黃河雜誌社主編。臺北:黃河雜誌社。
    • 1980e
      從心理學看民族主義。刊於挑戰的時代,中國論壇社主編。臺北:中國論壇社。
    • 1980d
      青少年輔導工作的目標與原則。中國論壇 10(4):29-33。
    • 1980c
      工作動機與工作選擇。中國論壇 10(2):33-36。
    • 1980b
      從紫微斗數說起。中國論壇 9(10):41-57。
    • 1980a
      臺灣要更好(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9(7):36-51。
    • 1979e
      培養現代的觀念與行為。中國論壇 9(2):81-85。
    • 1979d
      如何開發高超精緻的文化(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9(2):40-65。
    • 1979c
      如何提高學術研究水準。中國論壇 8(11):8-27。
    • 1979b
      大學教授談大學教授(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8(6):10-20。
    • 1979a
      人倫之基:夫婦關係(陳琪記)。婦女雜誌 11:73-75。
    • 1978i
      如何改善工作態度(與陳竹華合著)。刊於實用心理學,楊國樞主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 1978h
      理性、知識與善意。刊於青年與參與 ,楊國樞等著。臺北:黃河雜誌社。
    • 1978g
      進入心理學的園地。書評書目 63:68-72。
    • 1978f
      新孝道與新慈道。自由青年 59(4):41-46。
    • 1978e
      要組大家庭還是小家庭?婦女雜誌 12:130-134。
    • 1978d
      現代社會中的適當態度與行為(演講記錄)。健康長壽月刊 25(5):9-19。
    • 1978c
      現代化與民族主義專題(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7(1):47-72。
    • 1978b
      「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問題」研討會總結報告。中國論壇 6(7):35-43。
    • 1978a
      如何了解人的性格?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11(1):60-65。
    • 1977o
      新孝道與新慈道。海外文摘 330:6-9。
    • 1977n
      青年參與社會、青年參與政治:大學生應嘗試在校園發展青年文化。綜合月刊 112:124-136。
    • 1977m
      從心理學觀點談社會風氣改革(演講記錄)。社會建設 29:129-132。
    • 1977l
      從中國人的性格談民主在中國的前途(耿榮水記)。仙人掌雜誌 2(8):41-56。
    • 1977k
      我對《了解我》這本書的一些了解(程其芸記)。書評書目 53:29-33。
    • 1977j
      現代化的解剖。臺灣教育 321:18-24。
    • 1977i
      如何瞭解人的性格(下)(演講記錄)。科學月刊 8(12):58-60。
    • 1977h
      如何瞭解人的性格(上)(演講記錄)。科學月刊 8(11):53-56。
    • 1977g
      多講理,少罵人。中國論壇 5(4):1-2。
    • 1977f
      一個行為科學者的感想(下)(演講記錄)。中國論壇 5(3):35-40。
    • 1977e
      一個行為科學者的感想(上)(演講記錄)。中國論壇 5(2):41-45。
    • 1977d
      社會文化發展的形態與方向(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5(1):17-30。
    • 1977c
      民主政治的前途(座談會發言記錄)。中國論壇 5(1):4-16。
    • 1977b
      信念與行動的脫節。中國論壇 3(12):17-18。
    • 1977a
      面臨挑戰的婚姻問題。中國論壇 3(11):23-44。
    • 1976c
      面臨挑戰的貞操問題(座談會發言記錄)。健康世界 9:17-29。
    • 1976b
      從心理學觀點談社會風氣的改革。國魂 373:24-25。
    • 1976a
      聯考‧教育‧社會。中國論壇 2(4):7-8。
    • 1975g
      自我實現與社會生活。幼獅月刊 41(2):32-37。
    • 1975f
      從心理學看文學。中外文學 4(1):106-115。
    • 1975e
      聯考放榜前後:給考生與家長的一封信。中國論壇 2(8):36-38。
    • 1975d
      學校豈可輕易開除學生。中國論壇 2(5):2-3。
    • 1975c
      國中「能力分班」真有實效嗎?中國論壇 1(6):34-37。
    • 1975b
      為「題庫」的運用進一解。中國論壇 1(3):4-5。
    • 1975a
      當前的中國與中國人。中國論壇 1(1):10-12。
    • 1974b
      請勿因私而害公:我對私立中小學「改制」問題的看法。大學雜誌 63:37-39。
    • 1974a
      教師的心理問題。教育與文化 415:4-5。
    • 1973
      革心與革新。臺糖通訊 52(1):11-13。
    • 1972b
      偏安の心態與中興の心態:與友人談「一個小市民的心聲」之二。大學雜誌 53:53-56。
    • 1972a
      信任與尊重我們的年輕人:與友人談「一個小市民的心聲」之一。大學雜誌 53:47-52。
    • 1971b
      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學校建築問題。大學雜誌 45:34-36。
    • 1971a
      從心理學的觀點談學校建築問題。教育文摘 16(11):6-8。

在過去三十年中,曾戮力倡導與推動華人社會(臺灣、香港及大陸)之心理學研究本土化的學術運動,並以所獲研究成果與西方心理學界對話,以促進全人類心理學之均衡而健全的發展。作為一位人格及社會心理學研究者,其主要研究興趣是有系統地探討華人的思想、觀點、態度、性格及行為,及其在社會變遷影響下的各種改變。曾以本土化研究策略探討下列主題:華人基本性格向度、心理傳統性與現代性、華人的緣觀、華人家族主義與泛家族主義、華人孝道、社會取向成就動機、及社會取向自我與自我實現。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