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中研院民族所

退休研究人員
首頁 > 本所人員 > 退休研究人員
陳茂泰 (Chen, Mau-Thai)
副研究員
在本所任職期間:1989年8月至2006年7月28日 (退休)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學士(1969)、碩士(1973)
  • 加拿大薩斯克其萬( Saskatchewan)大學碩士(1980)
  • 美國美利堅大學(The American)人類學博士(1988)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副研究員(2006.07 - 2008.07)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90.01 - 2006.7.27)
  • 政大民族系所兼任副教授
  •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所博士班兼任副教授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約聘(青輔會)副研究員(1989.08 - 1990.01)
  • 基隆市安樂國中教員(1974.09 -1977.04)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約用助理研究員(1973.07 -1974.06)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助理(1968.12 -1969.06; 1970.06 -1973.06)

研究專長
  • 應用人類學
  • 種族與民族關係
  • 海外華人研究
  • 常民知識與常民生活

著作目錄
    • 2005
      卷三住民志,第三篇,宗教(上):原住民宗教。刊於續修台北縣志稿。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 2004b
      宜蘭縣泰雅族有關發展的幾種論述。發表於「宜蘭研究」第六屆泰雅族研討會——族群與文化,宜蘭縣史館主辦,12月16-17日。(論文2005年修訂後出版中)
    • 2004a
      卷三住民志,第三篇,禮俗(上):原住民禮俗。刊於續修台北縣志稿。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 2003b
      烏來泰雅族生命禮俗。刊於續修臺北縣志稿。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出版中)
    • 2003a
      玉蘭客家移民與茶園開發過程(陳茂泰、吳玉珠合著)。宜蘭文獻 59:5-52。
    • 2002
      我對泰雅族分類的若干意見。發表於「泰雅族族群意識之建構、認同與分裂」學術研討會,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主辦,台大法學院國際會議廳,11月16­17日 。
    • 2001b
      泰雅族。刊於1999台東南島文化節學術演講合輯,頁123~142。[修改自泰雅族。發表於「1999台東南島文化節」學術演講活動 ,台東縣政府主辦,1999年6月27日-7月1日。]
    • 2001a
      Malavi的災後安置 /重建:社會文化合理性的分析。發表於「九二一震災與社會文化重建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台北南港 ,9月15-17日(颱風延至9月26-28日)。
    • 2000c
      多重情緒向度的溝通:原住民的敘述體現。發表於「情感、情緒與文化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台北南港,9月29-30日。
    • 2000b
      原鄉 vs. 都會:宜蘭縣泰雅族的發展論述。發表於「族群互動與泰雅族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博物館、中國民族學會主辦,花蓮慈濟大學,7月28-30日。
    • 2000a
      診斷宜蘭縣泰雅族的社會文化發展:從澳花人的工作經驗敘述談起。刊於「宜蘭研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91-418。宜蘭:宜蘭縣文化局。
    • 1999
      阿美族女婿的敘述性意象。刊於21世紀台灣原住民文學,頁222-241。台北: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 1998e
      博物館與慶典:人類學文化再現的類型與政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84:139-184。
    • 1998d
      泰雅族的句法。刊於泰雅族語文化教材,頁7-23。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 1998c
      阿美族女婿的敘述性意象。發表於「台灣原住民文學座談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語言教育系主辦,11月14日。
    • 1998b
      人類學涉入觀點的方法論:東岳及松羅社區總體營造的經驗論述。發表於「探索台灣田野的面向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5月5-8日。
    • 1998a
      台北市原住民人力資源與就業市場供需之研究。台北:台北市原民會。
    • 1997b
      實踐人類學於社區規劃。發表於「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3月20-22日。
    • 1997a
      原住民田野工作概論。刊於第一期原住民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訓成果報告,頁226-260。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 1996b
      泰雅族與阿美族口語體現中的神話思維。刊於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05-636。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 1996a
      閩南籍、客家籍、山地籍少年偏差行為之類型、盛行率及成因之比較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共同主持人)。
    • 1995e
      新台灣國政藍圖:原住民篇。台北:財團法人新台灣發展文教基金會。
    • 1995d
      把有聲語言「消音」為文字語言:原住民族語言文字化的理論 評估。刊於台灣南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李壬癸、林英津合編,頁 57-76。台北:教育部。(原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母語的維護與發展研討會」 ,台北南港,5月 20-22日 )。
    • 1995c
      敘述異族意象──阿美式與泰雅式的個人經驗呈現。發表於「 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台北南港,6月16日 。
    • 1995b
      泰雅族與阿美族口語體現中的神話思維。發表於「中國神話與傳說研討會」,漢學研究中心,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主辦 ,台北,4月21-23日。
    • 1995a
      文化的政治:理論與實踐的議題。發表於「文化政治與歷史重建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台北南港,1月17日 。
    • 1994d
      夥伴關係取向的歷史建構。發表於「貢寮鄉凱達格蘭族文化資 產保存研討會」,台北,9月4日。
    • 1994c
      差異的族群來源敘述,差異的族群身份識別。發表於「神話與傳說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6月17 日。
    • 1994b
      把有聲語言「消音」為文字語言:原住民祖(族)語文字化的理論評估。發表於「母語的維護與發展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5月20-22日。
    • 1994a
      美國首都華府「中國城」的紳士化。發表於「空間、家與社會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台北南港,2月22-26日。
    • 1993b
      台灣原住民的族群標幟與政治參與。刊於省籍、族群與國家認同,張茂桂等著,頁61-186。台北:業強出版社。
    • 1993a
      從諺語的隱喻看自我的體現:移居美國的台山人文化體現的研 究。刊於人觀、意義與社會,黃應貴主編,頁 233-260。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1992b
      北美洲華人的社會文化演化。發表於「區域研究的回顧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台北南港,10月16-17日。
    • 1992a
      「族群關係」與「應用人類學」。刊於文化人類學教本,國立空中大學,頁319-362,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 1990c
      透視人類學文化實體的認識論。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 17:12-18。
    • 1990b
      高山族的文化保存。中國民族學通訊 27:53-54。
    • 1990a
      談土著權:還我土地,還我博物館,也還我說母語的權利。 (未出版)
    • 1988
      A Report on the Field Work for the Folklife Prorams.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88.
    • 1985
      A Project Evaluation of Celebrating the Traditions that Exist in Mt. Pleasant Community. A Research funded by the National Edowment for the Arts, the D. C. Community Humanities Council, The Mt. Pleasant Arts and Festival Committee, & the Mayor Committee to Promote Washington.
    • 1975
      從旱田到果園:道澤與卡母界農業經濟變遷的調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36:11-33。
    • 2002
      台北市原住民文化藝術空間規劃可行性之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2001c
      瑞岩與潭南的安置:重建人類學的比較探索。中央研究院九二一災後重建研究計畫。
    • 2001b
      弱勢族群文化發展規劃計劃,宜蘭縣原住民文化資源調查,法律篇。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委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
    • 2001a
      宜蘭縣藝文資源資料蒐集計劃,原住民文化類,食物採集篇。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委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
    • 1998
      台北市原住民人力資源與就業市場供需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 1997b
      宜蘭縣大同鄉松羅社區總體營造規劃案。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 1997a
      宜蘭縣南澳鄉東岳社區總體營造規劃案。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 1996
      閩南籍、客家籍、山地籍少年偏差行為之類型、盛行率及成因之比較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共同主持人)
    • 1994b
      台灣原住民族群與分布之研究。台北:內政部。
    • 1994a
      台北縣烏來鄉泰雅文化村規劃。台北:台北縣政府。
    • 1993b
      「阿美文化園區」規劃研究。東管處研究系列。觀光局東管處。
    • 1993a
      新竹市誌禮俗篇。新竹:新竹市政府民政局。
    • 1988
      Socioeconomic Adaptation and Ethnicity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in Washington, D. C. Area. Ph. D. Dissertation.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 1980
      Voluntary Association as Indicators of Changing Ethnicity. M. A.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Canada.
    • 1973
      泰雅族經濟變遷與調適的研究:平靜與望洋的例子。 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1969
      臺灣中部Pazeh 平埔族的家庭結構變遷,。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學士論文。
    • 2002
      James S. Friders & Lilianne Ernestine Krosenbrink-Gelissen著Aboriginal Peoples in Canada:Contemporary Conflicts(加拿大境內原住民族:現代之衝突)。中文譯本校譯。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 2001b
      台北縣烏來鄉泰雅族耆老口述歷史。板橋: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 2001a
      Henry Reynolds著Aboriginal Sovereignty: Reflections on Race, State and Nation(原住民族主權:對種族、國家及國族之深思)中文譯本校譯。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 2000
      展現生命力的印弟安文化保存。刊於大地之歌—奧克拉荷馬印弟安藝術創作展,頁3-41。台北:歷史博物館。

1.文化傳統,若從縱深的角度透視,是流動於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時空性「過程」。在水平橫切面的剖析之下,文化傳統則是社性「過程」。在水平橫切面的剖析之下,文化傳統則是社會總體性關係的一種呈現方式,與社會、經濟、政治生活互為聯繫,而形成一個有機體,它絕對無法從複雜的關係中絕對性的抽離出來,孤獨的存在。

2. 為了探索文化在同時限與時限中所反應出的再創造、 再詮釋及再衍的現象,本研究者採取脈絡方法論及文化體現理論,作為研究取徑的策略。

究旨趣可大要述如下:

(1)北美洲華人研究:探索美國與加拿大華人的移居與族群意識的表達方式的表達方式。明確的主題有志願結社、諺語體現、「中國城」的紳士化、社會文化演化、移民締結新家園的文化過程等等。未來將偏重於全球化與多元文化相融論的若干爭辯議題(如博物館展示的文化公民權議題)。

(2)種族與民族的關係:北美洲華人與其它族群在族性經驗上的比較 ,台灣原住民族與其它地方南島語族在族群關係與意識表達的異同。未來將轉向美加地區原住民族的發展議題(如自治政府的形成與發展)。

(3)常民知識體系與生活:美國大都市的應用民俗研究,台灣新竹地區的生命禮俗在社會轉型之中的持續與變遷。目前與未來將鎖定都會地區原住民移民的文化過程。

(4)人類學知識的實踐:規劃台灣阿美族及泰雅族的文化復振等相干的文化資源經營策略,分析台灣原住民族現階段傳統性的現代化、另類文化資產的行銷、文化防衛、文化選取發展的兩難、社區總體營造等議題。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