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中研院民族所

:::

專書(1988~)

首頁 > 專書 > 專書(1988~)
身體、主體性與文化療癒:跨域的搓揉與交纏
Body, Subjectivity, and Cultural Heal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出版時間:2013-11
作者:余安邦 主編
Author:An-Bang Yu, ed.
ISBN(ISSN):9789860385465 (精裝)
GPN:1010202316
頁數:422 頁
定價:NT$600元 (精裝)
內容簡介

繼「人觀」與「身體觀」的論述之後,「身體經驗」及「身體感」之研究已引起國內外人文及社會科學界廣泛的重視與關注。而從「意識主體」推移到「身體主體」,乃至「氣化主體」的流變,皆環繞在「主體化」與「主體性」的生成與形構(及其不確定性)問題。 

在這些問題意識之引導下,本會議專題九篇文章,內容涵蓋臨床哲學對於「養生」的自我技藝操作、人文臨床脈絡下有關人文身體空間的營造、身體與話語如何做為個人技藝與素樸的文化療癒、聆聽感知與身體記憶如何表述集體的離散認同與再現歷史、宗教傳統對於殘障的思考如何回應當代將殘障「異類化」與「問題化」的思維、徒步進香旅程之身體經驗對於過渡或轉化個人生命經驗的影響、「身體靈動」如何成為理解漢人宗教經驗與文化療癒的關鍵觀念、阿美族人的病因觀與儀式治病機制所牽涉的信仰象徵,以及如何回到臺灣「文化處境」來思考精神病主體的建制過程等等。凡此均涉及人的受苦處境與倫理置身所在,以及身體、主體性與文化(宗教)療癒間的錯綜複雜關係。

誠如L.Wittgenstein所說:「我們錯誤地期待某種解釋,而實際上卻只有描述才是解決這一困難的辦法,只要我們給描述一個它應有的位置,停住其上,而不去企圖超越它。這就是難點之所在—停住」。本論文集所呈現的成果,不敢肯定都能說出「真相」,而只能說出目前我們所瞭解的。停住,迂迴,再前行。

 目 次

余英時       開幕致詞................................................... i

黃樹民       序........................................................... ⅲ

大會秘書處 序............................................................ ⅴ

黃樹民       序........................................................... ⅶ

余安邦   導論............................................................. 1

第一部份:

身體、自我與文化療癒

林淑蓉

身體、自我與失序的詮釋:

精神疾病與文化療癒的會遇 .......................................... 1

中岡成文

自我技藝與臨床哲學:

當前養生關念的潛勢 ……………..………………………………………. 47

第二部份:

話語、展演與主體重構

簡美玲

遊方裡的煩悶與戲謔:

身體、話語做為素樸的文化療癒與個人技藝....................... 73

劉璧榛   
身體主體社會與口語文本:

北部阿美mipohpoh儀式治病展演.................................. 105

呂心純      
追憶「紅」過往,光耀新時代:

緬甸華人的聆聽感知、身體記憶與文化展演政治................. 167

第三部份:

凝觀、人文身體與身體情緒

余德慧林耕宇、彭聲傑
身體內景的知覺現象與身體情緒..................................... 209

蔡怡佳、溫金柯

「殘障的神」與「化現說法」:

殘障神學與佛教對殘障的反思........................................ 235 

第四部份:

身體經驗、空間流動與宗教療癒

呂玫鍰      
從身體經驗探討進香做為通過儀式的意義………………………………269

余安邦      
靈動、內在性與宗教療癒的實踐意義:

以慈惠堂母娘信仰為例................................................. 333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