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央研究院客家文化研究計畫的階段性成果,收錄10篇來自計畫歷年參與成員及會議邀請學者的論文,有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等領域,從族群互動的視野出發,由全球化過程的歷史脈絡觀照客家移民史,以跨學科、跨地域的整合與比較研究,聚焦於客家族群歷史與社會變遷在臺灣、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的區域比較,希望這些討論與思索能進一步擴大現階段研究客家的視野,也為漢人社會研究提供反思的素材。
目錄
序/莊英章
導論:遷徙適應與認同建構/洪馨蘭、莊英章
第一部分︰明清時期嶺南與西南地區客家之遷徙與形成
家族與城堡︰龍南關西徐氏宗族個案研究/黃志繁
大移民時代的歷史記憶與巴蜀客家面相/陳世松
遷移經驗與文化認同︰以清代浙西南與贛西北的客家移民為例/王東
第二部分︰客家在臺灣的移墾與族群互動
清乾隆時期番界政策與粵民的移墾活動︰以今苗栗縣西湖鄉為例/陳志豪
移民與邊區社會適應︰以19 世紀末埔里盆地刣牛坑客家聚落為中心/洪麗完
臺灣客家分布與島內遷徙之再討論︰以饒平篤祜堂七藍周姓彰化平原移民北遷新竹湖口為例/羅烈師
新竹地區竹塹社民與客家漢民的互動︰竹塹社錢皆只派下客家化的探討/廖志軒、莊英章
第三部分︰客家認同的建構與變遷
由文化、地域到族群︰再論當代臺灣客家族群意識的現代性/王甫昌
從臺灣「客家」到「中原客家」︰臺北市中原客家聯誼會的淵源與轉變(1920-1980 年代)/陳麗華
新加坡客家的多層次認同(1820-1930)/賴郁如
後記/黃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