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原住民族研究專區

:::
關於原住民族研究專區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自創所以來,即深耕台灣原住民研究,出版研究專書與論文、翻譯整理日治時期重要文獻、典藏原住民文物與影像,此外亦與原住民學者、文史工作者合作,推動訪問研究、部落服務獎助,以及民族所博物館與原住民社群的共作展示。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長年累積的原住民研究為基礎,將不同類型之研究成果、資料及典藏進行系統性的數位盤點與彙整,並持續累積成果,作為研究原住民族相關研究的堅實後援。本所相關原住民族研究成果如次:

  • 學術演講及研討會:本所週一及週三不定期安排原住民族相關研究之演講,自1994年至2024年約計辦理220餘場次學術演講及研討會。
  • 研究計畫: 本所研究人員相關原住民族研究計畫案,自1986年至2024年約計125案。
  • 研究書目: 本所研究人員著作目錄及出版品目錄,自1962年至2024年約計1,130餘筆。
  • 原住民訪問研究者獎助: 為鼓勵臺灣原住民籍研究人才從事原住民社會文化及相關議題之研究,加強本所與原住民籍研究工作者之交流與合作,自1998年至2024年補助約計115位原住民籍研究人才。(本所「2025年臺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獎助」開放申請(即日起至10月31日截止收件),歡迎有志人士踴躍申請,詳情請參原住民訪問研究者獎助)。
  • 原住民部落服務計畫: 本計畫徵選碩、博士研究生以及長期從事部落工作者,對於臺灣原住民社區或部落發展提供服務,協助部落資源的拓展與文化的更生,促進本所與原住民社群的交流與合作,自2007年至2024年補助約計180位研究生。(本所「2025年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獎助計畫」10月1日起開放申請(2024年10月31日收件截止),歡迎有志人士踴躍申請,詳情請參原住民部落服務計畫)。
  • 共作展示案:基於共作人類學之精神,本所鼓勵國內藏品來源相關地區、社群、機構、團體與所內研究人員共同提出非商業性展示。「共作展示案」自2017年於苗栗象鼻村辦理《「她方」的記憶—泰雅女性之婚嫁與日常服飾與用具展》;2018年於宜蘭縣南澳鄉武塔國小辦理「《獵與織》重逢半世紀─泰雅族KLESAN群文物返鄉特展」;2020年於屏東縣泰武鄉辦理「《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2022年於花蓮縣光復鄉光華街1號(花蓮縣舊消防局光復分隊)辦理「心繫Fata’an」共作展;2023年於屏東縣霧臺鄉谷川部落辦理「Kadadalranane路.手舞. 足蹈」共作展;2025年預計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辦理文物返鄉共作展,相關共作展訊息請隨時參本館最新公告。(2026年申請徵件中:申請計畫書以隨到隨審方式申請,歡迎部落相關團體踴躍提案,詳請請參共作展示案)。
  • 研究群:近年本所與原住民族相關研究群有當代情境中的巫師與儀式展演研究群醫療人類學研究群比較南島研究群行動人類學研究群等,並不定期舉辦研究群專題演講。
  • 知識地圖: 本所博物館「臺灣原住民藏品地圖檢索」網頁,由本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於2020年10月協助建置,本地圖應用GIS技術整合博物館館藏內容、各類歷史與當代地圖,以達快速掌握民族所的臺灣原住民藏品空間分布。陸續將增加本所研究同仁研究成果及獎助計畫,俾呈現本所原住民研究概況。

原住民族相關業務聯繫:范小姐,02-2652-3308,wyfan28@gate.sinica.edu.tw